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曲折
■ 祝東力(北京《文藝理論與批評》副主編)
中國大陸自1979年實行經濟改革,逐步向資本主義轉軌,一大批知識份子紛紛右轉,成為西方自由主義的俘虜,但自1990年代後,國際局勢丕變,美國獨霸世界的野心畢露無遺,中國大陸在體制變革的過程中,經濟、社會、文化發生了重大的結構性變化,促使一些肯於深思的知識份子重新反思中國與社會主義的問題,回歸左翼的立場。去年的12月26日是毛澤東111週年的誕辰,祝東力與左大培兩位先生發表了紀念感言,很能反映大陸一部份中青年知識份子的觀點,從中可窺見大陸左翼思潮復興的消息,值得細讀。【編者】
「我們這一代」大體是指從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出生的人。當然,逝者如斯夫,代際劃分不可能像尺規刻度般精確和劃一。但是,往前區別於1949年前後出生的紅衛兵一代,往後區別於「70後」一代,比較來看,這幾代人的經歷、個性和思想的確是各具特徵的。我作為「這一代」人中的一員,把自己以往尚帶著餘溫的思想曲折敘述出來,也許有點滴的價值,至於有多大的代表性或普遍性,則只好由大家來判斷了。
在我們這代人的經歷中,有幾個關鍵時期和標誌性事件,這就是文化大革命和林彪事件,80年代和八九事件,以及延長的90年代。
1、對「文革」的理想幻滅淪入虛無主義
這一代人中的年長者的確有文革前的點滴經歷,但對於整代人來說,最重要的早年記憶無疑是文化大革命。這是20世紀漫長的中國革命抵達頂峰,旋即又面臨深淵的時刻。在這個早年記憶中,遊行和集會,紅寶書、大字報和兩報一刊,以及連環畫、革命歌曲、戰爭電影、樣板戲和毛主席詩詞等等,連成片,漫漶不清,卻又色彩分明。
我們早年的這個紅色背景在確立的同時,也由於1971年的林彪事件而漸漸退色。以這個事件為轉捩點,文革政治理想開始瓦解,20世紀中國革命也因此走向末路——實際上,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了一個後革命時期:就是說,革命的體制和意識形態還在,但是內在的激情和想像卻退隱和消失了。一個虛無主義的時代來臨,紅衛
0 Responses to “第十六期: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曲折〔祝東力〕”